笔记-IT服务持续改进-7.1 概述
7.1 概述
业务需求、IT技术及服务内容和范围的不断变化,对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IT服务运营过程中知识的不断沉淀和积累,以及客户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必然带来不间断的服务改进需求,所以需要对IT服务进行持续改进。服务持续改进的主要目标是,使得IT服务可以一直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通过识别改进机会并实施改进活动,使得IT服务有效支持相关的业务活动。改进活动贯穿于IT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且是持续性的,而不存在明显的起止时间。
持续改进通过评审和分析服务级别实现的结果,识别和改进IT服务的效率和有效性,在不影响客户满意度的情况下改进IT服务提供的成本效益。本章首先介绍用于IT服务改进的通用流程,持续改进方法是实现服务改进的有效方法,贯穿于服务改进的全过程。图7.1给出了持续改进方法的模型。在不同的服务项目中,可以结合客户的要求和组织结构的特点,制订更具体和更细化的服务改进流程。
笔记-IT服务运营管理-6.5 过程要素管理
笔记-IT服务运营管理-6.4 技术要素管理
笔记-IT服务运营管理-6.3 资源要素管理
笔记-IT服务运营管理-6.2 人员要素管理
笔记-IT服务部署实施-5.2 IT服务部署实施要素
笔记-IT服务部署实施-5.1 概述
笔记-IT服务规划设计-4.6 服务方案设计
笔记-IT服务规划设计-4.5 服务需求识别
笔记-IT服务规划设计-4.4 服务级别协议
笔记-IT服务规划设计-4.3 服务目录管理
笔记-IT服务规划设计-4.2 IT服务规划设计活动
笔记-IT服务规划设计-4.1 服务规划设计概述
4.1 概述
▲ 以下这段概述是重点!
规划设计处于整个IT服务生命周期中的前端,可以帮助IT服务供方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对其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然后通过对服务要素(包括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服务模式和服务方案的具体设计,最终形成服务级别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包括服务的内容、连续性、可用性、服务能力和服务费用等。
如果未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那么仓促而就的IT服务难以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很可能造成客户满意度低下、IT服务可用性低、预算超支或IT系统功能丧失。
规划设计的范围不仅包括新的服务,还包括服务连续性保障、服务水平的满足和对标准、规则的遵从,以及在服务生命周期过程中为了保持和增加服务价值所做的必要变更。
笔记-信息技术知识-3.7 信息安全管理
笔记-信息技术知识-3.6 质量管理理论
笔记-信息技术知识-3.5 项目管理
笔记-信息技术知识-3.4 IT服务管理
3.4 IT服务管理
3.4.1 传统管理方式
IT服务管理的产生背景与IT技术的发展、企业或组织对IT的认识和应用密不可分。一方面,信息技术从最初的神秘走向平民化,社会对信息技术从逐步认知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企业从试图跟上技术的发展,利用IT促进业务的技术驱动阶段,走到将IT与组织的业务相结合,利用IT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业务驱动阶段,最终目标将走向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业务流程,确定业务流程所需要的IT服务的战略驱动阶段。企业对IT的要求已经与业务和战略绑在了一起,IT服务管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应该说,早期的IT服务管理主要针对于企业内部的IT部门,传统的IT服务管理都是由企业内部的IT部门提供服务,即内部提供服务。它们和其他部门如人事、财务、物流、行政等部门同属于支撑部门,通常作为成本中心存在于企业中,被动地服务于业务。IT部门是以专业技术为核心来组织服务的,根据专业领域划分为应用系统、系统软硬件平台、网络系统、机房配套等多个专业化服务团队,以专业技术为中心,由专业的服务团队提供专业的服务。传统的IT服务管理采用技术专业化分工的模式,能够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服务,但是当涉及到跨技术方向时,存在由于划分过于清晰而存在各专业都未覆盖到的灰色地带,影响服务的整体质量。
笔记-信息技术知识-3.3 IT治理
3.3 IT治理
关于IT治理,中外学者给出了很多的定义。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的定义是:IT治理是一个由关系和流程所构成的体制,用于指导和控制企业,通过平衡IT与IT流程的风险与收益来增加企业价值,以确保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ISACA指出,IT治理是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和执行管理层的责任,是企业治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由领导阶层、组织结构和流程组成,确保组织内部的IT系统持续支持和拓展组织的战略和目标。这一定义主要是从IT治理的应用角度,对治理过程中的要素、方式、目标进行描述,认为IT治理是流程的集合,由一系列方法、关系控制要素组成。由此构建IT治理的架构,通过这种机制和架构,将信息化的决策、实施、服务、监督等流程以及IT相关的资源与企业战略和目标紧密关联,从而最大化提升企业价值,抓住企业信息化赋予的机遇和竞争优势。
笔记-信息技术知识-3.2 运维、运营和经营
3.2 运维、运营和经营
3.2.1 运维
运维是运行维护的简称,是一种IT服务形态。在《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GB/T29264-2012)中,对运行维护服务(operation maintenance service)给出的定义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方法,依据需方提出的服务级别要求,对其信息系统的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及安全等提供的各种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
运维是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内容最多、最繁杂的部分,是对信息系统提供维护和技术支持以及其他相关的支持和服务。运维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基础设施、硬件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以及依赖于IT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业务应用等信息系统,其范围可以是单个IT基础设施的运维,也可以是整体IT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的总体运维。运维服务交付内容主要包括咨询评估、例行操作、响应支持和优化改善。
笔记-信息技术知识-3.1 产品、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
笔记-信息技术知识-2.5 新一代信息技术
2.5 新一代信息技术
2.5.1 大数据
1. 大数据概念及关键技术
(1)大数据的概念
早在20世纪的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2008年9月《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BigData:ScienceinthePetabyteEra”。“大数据”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传播。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大数据只是在数据规模上达成共识:“超大规模”表示的是GB级别的数据,“海量”表示的是TB级的数据,而“大数据”则是PB级别及其以上的数据。
2011年5月,在“云计算相遇大数据”为主题的EMCWorld2011会议中,EMC抛出了大数据(BigData)概念。
大数据的来源包括网站浏览轨迹、各种文档和媒体、社交媒体信息、物联网传感信息、各种程序和App的日志文件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其具有4V特性:**体量大(Volume)、多样性(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快速化(Velocity)**的显著特征。
重点内容
- 体量大(Volume)
体量大指数据量巨大,而且非结构化数据的超大规模和增长快速,非结构化数据占总数据量的80%~90%,其增长比结构化数据快10倍到50倍。大数据处理的数据量是传统数据仓库的10倍到50倍。 - 多样性(Variety)
多样性指数据类型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具有很多不同形式(文本、图像、视频、机器数据),这些数据无模式或者模式不明显,并且属于不连贯的语法或句义。 - 价值密度低(Value)
价值密度低指类似沙里淘金,从海量的数据里面获得对自己有用的数据,要处理大量的不相关信息。大数据同时也意味深度复杂分析,比如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甚至可以对未来趋势与模式的进行预测分析。 - 快速化(Velocity)
大数据处理的数据通常指实时获取需要的信息,进行实时分析而非批量式分析,数据处理通常立竿见影而非事后见效。
笔记-信息技术知识-2.4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笔记-信息技术知识-2.3 应用集成技术
笔记-信息技术知识-2.1 软件工程
笔记-综合知识-1.4 IT战略
1.4 IT 战略
1.4.1 IT 战略的内涵
IT战略 (IT Strategy,ITS) 是在诊断和评估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和调整企业信息化的指导纲领,争取企业以最适合的规模,最适合的成本,去做最适合的信息化工作。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导纲领。它代表着信息技术部门在管理和实施工作中要遵循的企业条例。是有效完成信息化使命的保证。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它是企业在未来几年为了实现远景和使命而要完成的各项任务。
通常而言,IT战略规划(IT Strategic Planning)包括两个部分:IT战略(IT Strategy)的制定和信息技术行动计划(IT Action Plan)的制定。前者偏重战略方向,后者具体行动计划。
笔记-综合知识-1.3 信息系统
1.3 信息系统
1.3.1 信息系统定义
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专门的系统类型。信息系统可以是手工的,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本书中讨论的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组成部件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
- 硬件由执行输入、处理和输出行为的计算机设备组成。输入设备包括键盘、自动扫描设备、语音识别设备等。
- 软件由管理计算机运行的程序构成。包括设备驱动程序、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应用软件等。
- 数据库是经过机构化、规范化组织后的事实和信息的集合。数据库是信息系统中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 网络负责信息在信息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有序流动、负责信息在信息系统之间有序流动。有时候把网络中的链路层(信息用比特表达)和物理层(信息以电气状态存在)又称为通信子系统。连接信息系统内部主要部件的网络称为内部网(Intranet),连接不同信息系统的网络称为网间网(Internet)。系统的开放性特点要求信息系统互联要遵从一致的协议、统一的命名规则和地址空间,而互联网(Internet)就是目前连接全球绝大数商用信息系统的网间网,遵从的网络协议是TCP/IP。
- 人是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信息系统人员中包括所有管理、运行、编写和维护系统的人。
- 规程包括战略、政策、方法、制度和使用信息系统的规则。
从用途类型来划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采用现代管理理论(例如,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作为计划、设计、控制的方法论,将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等部件按照规划的结构和秩序,有机地整合到一个有清晰边界的信息系统中,以到达既定系统的目标,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系统集成。
笔记-综合知识-1.2 信息化
1.2 信息化
1.2.1 信息化的含义
所谓信息化(Informatization)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用作名词,通常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促成应用对象或领域(比如政府、企业或社会)发生转变的过程。例如,“企业信息化”不仅指在企业中应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应用信息技术,促成企业的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乃至经营战略发生革新或转变。“信息化”用作形容词时,常指对象或领域因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所达成的新形态或状态。例如,“信息化社会”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一定程度后达成的社会形态,它包含许多只有在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达成的新特征。
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一个历史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改造、支撑人类的各项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并把贯穿于这些活动中的各种数据有效、可靠地进行管理,经过符合业务需求的数据处理,形成信息资源,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融合,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形成新的经济形态,提高经济增长 质量。
笔记-综合知识-1.1 信息的定义和属性
1.1 信息的定义和属性
1.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 (information) 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各种文献中有许多对于信息的不同理解和表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种。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这个论述第一次把信息与物质和能量相提并论。
信息论的奠基者香农(Claude E.Shannon) 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个论述第一次阐明了信息的功能和用途。比较流行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信息是事先不知道的报导。还有,哲学界认为:信息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
重点: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不难发现,以上这些说法不完全一致。维纳的说法和哲学界的说法是从客观的角度给出的表述,香农的说法和另一种流行说法是从信息接收者主观的角度给出的判断。
总的来说,信息的概念存在两个基本的层次,即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前者是纯客观的层次,只与客体本身的因素有关,与主体的因素无关;后者则是从主体立场来考察的信息层次,既与客体因素有关,也与主体因素有关。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因为它的纯客观性而成为最基本的概念,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则因为考虑了主体因素而成为最适用的概念。
Linux 常用命令笔记
原文链接:
https://wangchujiang.com/linux-command/
https://blog.csdn.net/Suet_Nay/article/details/119965421
1. 目录与文件操作命令
1.1. 显示目录内容列表 ls
https://wangchujiang.com/linux-command/c/ls.html
1 | # 仅列出当前目录可见文件 |
Linux find 命令详解
Linux 上的 find
命令是 findutil
软件包的一部分,一般已经默认集成在了几乎所有的发行版中。
find
命令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可以向其指定丰富的搜索条件(如文件权限、属主、属组、文件类型、日期和大小等)来定位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
此外,find
还支持对搜索到的结果进行多种类型的命令操作。
Linux批量修改文件大小写
rename命令
在 Linux
服务器批量修改文件名的大小写,可以先输入安装 rename
命令
1 | apt install rename |
再执行修改命令
1 | #目录下 |
其中 L
是大写改成小写,U
是小写改成大写。
python脚本
1 | #!/usr/bin/env python |
保存文件后执行:
1 | # l(小写的L)是大改小;u是小改大 |
系统架构设计师-03-系统架构设计师概述
业务架构师 (Business Architect)、 主题领域架构师 (Domain Architect)、 技术架构师 (Technology Architect)、 项目架构师 (Project Architect)和**系统架构师 (System Architecture)**等5类。如果参考微软公司对架构设计师的分类,这里根据架构师关注的领域不同,可将系统架构设计师分为4种:企业架构师EA(EnterpriseArchitect)、 基础结构架构师IA(Infrastructure Architect)、 特定技术架构师TSA(Technology
Architect) 和解决方案架构师 SA(Solution Architect)。
系统架构设计师-02-软件架构分类、建模方法、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
系统架构设计师-1.1-系统架构概述
转载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7466672,学习笔记。
1.1 系统架构概述
系统架构(System Architecture)是系统的一种整体的高层次的结构表示,是系统的骨架和根基,支撑和链接各个部分,包括组件、连接件、约束规范以及指导这些内容设计与演化的原理。它是刻画系统整体抽象结构的一种手段,也决定了系统的健壮性和生命周期的长短。